这是广告

小聪明与大智慧

文/王丹 @zhihu

 

小聪明

我生活中有一些学中文的同事,有人问他们爱好什么,他们会说:爱好文学。再深入一点,便说“爱好诗歌”。往往在此时,提问者的第一反应是觉厉,然后是膜拜,最后是“啊呀,我喜欢徐志摩和顾城,你喜欢哪位”——在逼格瞬间爆表的情况下,谈话得以在友好融洽中进行,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。

与

 

大

有鉴于此,每当有人问我爱好什么,我便说:爱好对联。在我以为,这个答案出来一定会颠倒众生,被满屏的赞所淹没。

 

事与愿违。我得到的回应是,所有人都异口同声地说:“啊!你会对联啊,那我出个句子你对看看!”说罢摇头晃脑地吟出一句“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”,然后还加上一句:“这可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哦!”他们说这话时容光焕发,脸上充满了智慧的光辉。

 

我惶恐不安,连声告罪,退出这尴尬的谈话。于是一个装逼失败的典型案例就此诞生,我声名远播,经久不衰。

 

而在另外一些时候,你见到的是“望尽天涯搜百度,知音未现”,又或者是“大远回家,他乡特产多捎点”这样的句子。你还没来得及搞清楚什么状况,那出句的人,早已容光焕发,脸上充满了智慧的光辉。

 

于是我在长夜漫漫无心睡眠的时候,免不了一声长叹:对联,为什么就不能逼格高一点呢?

 

晒智商的小聪明

 

在那些智慧光辉笼罩的脸上,我发现了他们的共同目的:晒智商。

 

中国人似乎有强烈的晒智商情结,人们不放过任何晒智商的机会。所以才会有李铁根,有留几手,网易有神回复,微博有神最右,知乎有神吐槽……而在对联界,就有各种绝对、巧对(业内人士通称“技巧联”)。

 

回顾我朝的对联发展史,你会发现,那些流传广泛的绝对总是跟一些犀利的名字联系在一起:苏东坡、解缙、唐伯虎、纪晓岚。而这些人,是中国人心中绝顶聪明的代表。

 

举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。

 

据《古今谭概》载:“元祐初,东坡复除翰林学士,充馆伴北使。辽使素闻其名,思以奇困之。其国旧有一对曰“三光日月星”,无能属者,首以请于坡。坡唯唯,谓其介曰:“我能而君不能,亦非所以全大国之体。‘四诗风雅颂’,天生对也。盍先以此复之?”介如言。使方叹愕,坡徐对曰;“四德元亨利。”使睢盱欲起辩。坡曰:“而谓我忘其一耶?谨閟而舌,两朝兄弟邦,卿为外臣,此固仁祖之庙讳也。”使出其不意,大骇服。”

 

这个故事最关键是最后一句:“使出其不意,大骇服”。辽使一骇服,天朝上国的形象立马巍峨起来了。疗效显著的对联伟哥,一下就催动了全宋人民的高潮,所谓意淫强国,一片顶过去五片。

 

可惜我们所追求的和晒出的这些,都是小聪明。在辽使“骇服”完之后,该纳的岁币还是要纳的。

 

一个抖机灵的答案得再多的赞,也比不上一个专业的长答案来得有价值。

 

我们都见过斯诺克比赛和花式台球,看花式台球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各种不可思议牛逼到爆,但正式比赛上,职业选手们却很少打出那些犀利的传递和风骚的弧线。因为那些花哨的东西看起来虽然很难,但却只是基本功,而已。

 

于对联而言,出对句就是基本功。古人从小就学习天对地,雨对风,大陆对长空,背得滚瓜烂熟并进行各种对课训练。鲁迅在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里就写道:“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,从三言到五言,终于到七言。”有了这些基础,他们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八股,驾驭律诗,驾驭对联。

 

对于晒智商的同志们,我是很能理解的。眼界所拘,概莫能外,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,我现在也经常抖机灵(虽然从未成功过,拙计)。但当我试图告诉他对联其实不是他想的那样,而他却毫不接受并认为我在装逼的时候,我会在心中轻柔地唤一声“傻逼”,飘然而去。

 

大智慧

 

but,如果这是小聪明,那怎样才是大智慧呢?

 

这就要说到对联的本质问题。对联到底是什么?是两行对称的字吗?是,也不是。

 

对联说到底,是一种文体。而任何文体都是作者表达思想、表达感情的工具。你能告诉我,“三光日月星;四诗风雅颂”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么?没有,除了能证明他反应快脑子灵以外,没有任何价值。

 

因为出对句是两个人完成的,不是一个独立的作品,而只能算是一种练习。出对句于对联而言,是基础,是小道。

 

真正的大智慧,是作为独立的文体(业界称为成联),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和精神的那些作品。

 

还是以几个实例来看。

 

胜地据淮南,看云影当空,与水平分秋一色;

扁舟过桥下,闻箫声何处,有人吹到月三更。

 

江峰青题扬州二十四桥联,意境悠远,结句回味无穷,丝毫不逊色于那些优秀的诗词名句。文字并不复杂,所以我不细说了。

 

再如林则徐的联:

 

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;

壁立千仞,无欲则刚。

 

你很难说他所用的技巧有多么牛,但里面透出来的思想,是可以让人反复咀嚼的。

 

再如黄摩西自题居室的联:

 

纵尽时间,横尽空间,几多教育家、政治家、宗教家,谁是完全人格;

客观内籀,主观外籀,一有文字想、经济想、功名想,已非真正自由。

 

民国时期东西方思想交汇的产物,这里依然不展开说,后面会讲。我只先告诉大家,这才是对联的主流,代表了对联中的大智慧。后面专栏的所有内容,都是涉及到这样的对联,而不是那些小聪明的出句对句。

 

关于小聪明和大智慧,不妨类比一下诗。

 

在诗里面,也有很多小聪明的文字游戏——比对联可难多了复杂多了。比如诗里有“堆絮体”、“联珠诗”、“藏头诗”、“十二属诗”,再难有“连珠体”、“回文体”,更难有“离合诗”、“宝塔诗”、“盘中诗”,最牛逼的是还有璇玑图。璇玑图作者苏若兰据说是前秦的才女。她的大脑大概已经不属于人类,近人陈望道《修辞学发凡》云:“(璇玑图诗)回环反复读起来,可得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。”有兴趣可以自行百度,有图有真相,不多解释。

 

而众所周知,在诗坛名垂千古的是李白杜甫,不是苏若兰——尽管她将文字游戏做到了极致,但终究只是文字游戏。璇玑图得诗三千多首,却没有一首比得上《将进酒》。

 

再回头说小聪明

 

那么是否这些巧对就毫无意义呢?也不是。

 

前面已经说了,这些巧对的功底,是对联的基本功之一。依然以斯诺克来类比吧。职业选手们虽然不会刻意打那些花里胡哨的球,但遇到被人做死的时候,当然也需要打出传递球或者弧线球来救急。正如斯诺克一样,对联里也有很多基本功是经常会用到的,如叠字、对反、照应等等。下面是哥写的题村委会的一副对联:

 

此职分官也是官,民也是民,当下情上达之关津,莫要轻视

这辖境大不算大,小不算小,有竖子横行于乡里,正好严勘

 

这里“下情上达”和“竖子横行”,就是用了对反的技巧,让上下、横竖相对,以提高整个联的工整性。

 

这些技巧不能说不重要,只是我们需要知道:这些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,最根本的是学识,是眼界,是胸怀,是阅读量的积累。

 

现在我们知道,对联并不是“此木为柴山山出;因火成烟夕夕多”,也不是“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”。对联跟诗词一样,那些意境优美,思想高超的作品,才是对联的主流,也是对联的本来面目。对出再多的绝对,你也就是个对穿肠,只有写出了“别人笑我太疯癫,我笑他人看不穿”,你才能成为唐伯虎。

 

至此,我对于对联本质的说明告一段落,但这篇文章还没完。

 

关于小聪明的最后福利

 

鉴于绝大部分对对联产生兴趣的朋友都是从巧对开始,我认为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。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导师,所以这里我也简单阐述一下关于技巧对联的一些问题。

 

巧对并不是天马行空的,而是有迹可循的。巧对常用的技法,大约有二三十种,常用的也有十几种,掌握一些方法,对起来可以事半功倍。我挑一些群众最喜闻乐见的说说。(只有耐心看到这里的才有资格享受到下面的福利,嘿嘿)

 

一、镶嵌

镶嵌是比较常用的手法,比如:

 

泪酸血咸,悔不该手辣口甜,只道世间无苦海;

金黄银白,但见了眼红心黑,那知头上有青天。(古人联)

 

这副对联镶嵌了五种味道和五种颜色,让一个本来立意一般的联变成了一个不错的联。

 

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个不是很难,那是因为我找了一个只镶嵌单个字的联。再看个镶嵌词的:

 

出句:少帅戒烟,张学良也(一笑寂然)

对句:大臣出塞,霍去病哉(飞扬跋扈)

 

出句少帅戒烟,那当然是要学好了,所以是“学良”;对句既然都能出塞了,当然是病好了,所以是“去病”。这里嵌入了两个人名,趣味性大增。

 

二、照应

 

照应顾名思义,就是前后呼应,比如:

 

笔是山,墨是海,排山倒海;

临其意,摹其形,得意忘形。(古人联)

 

前面的山海,和后面的山海,就是照应关系。

 

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个不是很难,那是因为我找了一个明照应的。再看这个暗扣的:

 

伐木为琴,先斩后奏;(佚名)

击石点火,歪打正着。(佚名)

 

出句“伐木”,就照应后面的“斩”字,而弹琴则扣着“奏”字;对句则是“击石”扣着“歪打”,“点火”扣着“正着”。这个出句(上联)难度很大,曾经在很长时间内没有人对出来。

 

三、双关

 

双关,当然就是一语双关,比如:

 

定海神针真是棒;(问题不大)

平天大圣果然牛。(没错,就是你们英明神武的区区在下鄙人我对的)

 

上联双关,可以理解为定海神针很好(很棒),也可以理解为定海神针就是根棒子;下联平天大圣是牛魔王,可以理解为很牛,也可以理解为丫就是一头牛。

 

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个不是很难,那是因为我找了一个只有一处双关的。再看这个几处双关的:

 

广大弟兄皆壮汉;(没错,就是你们英明神武的区区在下鄙人我对的)

满朝文武尽清官。(佚名)

 

这个联出句是下联,可以理解为满朝的文武都是清官,也可以理解为“满族”建立的朝廷,都是“清朝的官”。而对句可以理解为广大的弟兄们都是壮汉,也可以理解为“广西大学”的兄弟都是壮族的汉子。

 

四、用典

 

用典,当然就是用典故了。比如函谷关的联:

未许田文轻策马;

愿逢老子再骑牛。

 

用了孟尝君过函谷和老子骑牛过函谷两个典故来切准函谷关。

 

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个不是很难,那是因为我找了一个用典很单纯的。再看这个连环用典的:

 

日本有罪,因此后羿射,夸父追,蜀犬吠(夜雨无声)

 

这个句子难度相当大,因为连用三典,后羿射日、夸父追日、蜀犬吠日,并且镶嵌了“日本”这个名词在里面。看看对句如何:

 

天方多艰,故而女娲补,屈原问,杞人忧(时习之)

 

也是连用三个典故,最妙的是“天方”对“日本”,以国名对国名,工整异常。联系到天方国是指阿拉伯国家,则“日本有罪”和“天方多艰”也能坐实,牛逼的一塌糊涂。

 

五、飞白

 

飞白说穿了就是故意写别字,以达到特殊的效果。比如这个出句:

 

秦穷卖马;(飞扬跋扈)

 

出句故意把“琼”写成“穷”,就是为了衬托秦琼当时走投无路的困境。看对句如何解决?

 

苏侮牧羊。(菊翁)

 

一个“侮”字,写尽了苏武十九年辛酸,而卖马对牧羊的动物名称也非常工整。

 

六、无情

 

无情对就是每个字都能对上,而整句的意思却毫不相干。比如:

 

清风入殿三击鼓;

明日出门九点钟。

 

不用解释吧?

 

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个不是很难,那是因为我找了一个句子结构简单的。再看这个不简单的:

 

苦海无边回头是岸;(古人)

甘地有缘涉足非洲。(御赐金牙)

 

牛逼暴走不解释。

 

七、集句

 

集句就是将一些现成的句子拿来配对,除了对仗要工整,意思也要天衣无缝才好。比如:

 

劝君更尽一杯酒;(王维)

与尔同消万古愁。(李白)

 

毫无PS痕迹有木有?什么?你说你诗词读的不多?那好吧,玩点别的。

 

我的地盘我做主;

爷是流氓爷怕谁。

 

没错,这就是你们英明神武的区区在下鄙人我集的。

 

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个不是很难,那是因为我找了一个只集一个句子的。再看这个集多个句子的:

 

歌扇轻约飞花,高柳垂阴,春渐远汀洲自绿;

画桡不点明镜,芳莲坠粉,波心荡冷月无声。

 

全都是集姜白石的句子。顺便说一句,梁启超爱玩集句,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他的《痛苦中的小玩意》看看。想看大量集句的对联,可以看顾文彬的《眉绿楼词联》。

 

八、回文和玻璃

 

回文就是正着读反着读都一样,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“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”就是回文对。我见过的此句最工整的对句是“中山在建房建在山中”。

 

与回文对相呼应的是玻璃对,也就是利用汉字字形的特点找一些对称的字用小篆写在玻璃上,由于字形对称,正面看反面看都一样。比如“文同画竹两三个;丁固生松十八公”。

 

更变态的还有回文玻璃对,也就是无论你正着看反着看还是掉过头来看,都是一样的。比如“白水泉中泉水白”,又是回文又是玻璃又是拆字的,十分令人头疼。不过这类句子已经纯粹是文字游戏了,并且汉字玻璃字就那么多,只要肯翻字典,还是能凑的——但对句的乐趣就少了很多了。

 

关于技巧对联,我就说这么多,除此之外还有相当多的技巧方法,比如比拟、拟声、连绵、叠字、转义等等,对这个有兴趣的可以网上自己搜集资料学习。我再次声明,这不是对联的主流,而只是基本功和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。从下一篇起,所有的文章都会是关于成联的,出对句将不会再说。

 

最后,实在觉得对巧对感兴趣的,或者实在觉得自己智商爆棚不晒不行的,建议去灯谜届玩玩。灯谜猜的好的人,对这种巧对之类跟玩儿似的。

 

http://guo.lu/wp-content/uploads/2014/04/tamas-wells-valder-fields.mp3
标签:
这是广告

相关文章

这是广告

必填

必填

这是广告